对纸质书的喜爱,不会断在我们这一代。
作者
陈梅希
编辑
石灿
几年前,小熊一度觉得纸质书要消亡了。那阵子,她最常碰到书店的地方是高铁站和机场,小小的门面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满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类读本。
“好像大家都在看电子书。身边的朋友人手一个kindle,要么就是在手机上看。”
小熊偶尔会回想起许多年前在学校讨论过的一个辩题,题目是“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纸质书籍”,他们是这场辩论赛的反方。上一个十年,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正像龙卷风一样席卷所有生活方式,一时之间,他们竟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论据来证明纸质书籍会一直存在下去。
那场比赛,小熊他们输了,认为电子阅读会替代纸质书籍的持方获得了比赛胜利。但是十年过去,纸质书没有消亡,甚至正在重新占据年轻人的生活。
书店,青春和苍老留在这里
傍晚六点,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号地下一层的野草书店门口,老板赵亮正边吃饭边招呼找他帮忙寄快递的隔壁摊主。说书店可能不太准确,这里更像是一间大仓库,几个书架立在空旷的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书籍,有的码在书架上,有的平铺在桌子上。
宽敞不是野草书店的常态。以前开在北大校园里的时候,店面很小,书架挨得近,人从书架间穿行都得小心翼翼。赵亮记得:“当时那个过道就最多一个人过,有时候书包大一点都过不去。”
书店虽然小,但因为选书好,价格便宜,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喜欢来这里淘书。因为开在北大校园,赵亮引进了很多人文社科的专业书籍,有些书的作者就在北大任教,也是野草书店的常客,所以偶尔在店里还能碰上作者本尊。
那是年以前的故事了。年,北大进行过一场品质校园改造,野草书店和一些水果摊、麻辣烫、文具铺一起搬走,取而代之的是装饰一新的便利店和新书店。
赵亮在离学校不远的成府路给野草书店安了新家,还靠着超市,和在学校里的环境一样。两年后,超市关门大吉,他又把书店搬到了超市的另一头。辗转几次,现在的野草书店开在一家扬州修脚店楼下,和几个卖衣服的铺子挨在一起。
扬州修脚店下的野草书店,图源作者
“疫情以后,生意肯定不行了。”以前在学校里,来往的学生很多;后来搬到超市门口,好歹还有些客源。现在搬到扬州修脚店底下,寻来的也只能是多年的老顾客。
赵亮说,这里现在更像是一个仓库。没有门,没有围墙,收银台摆在哪里,书店门口就在哪里。但和在学校里时一样,赵亮依然把最显眼的一个书柜,整整齐齐地码上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
野草书店内的汉译学术名著专区,图源作者
黄色的史学、橙色的哲学、绿色的政法,各占一列柜子。比起当初恨不得在柜顶都堆满书的小店,如今这个仓库式的空间可以把这些名著都大大方方地陈列起来。
还在北大的时候,有学生老师来书店买书,赵亮几乎都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