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读人文百科类图书

往年修订的“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中,人文百科类书目一直都归属于自主阅读书目,以单独的类别呈现。

在新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年版)”中,亲近母语首次尝试在整本书课程书目中纳入优质的人文百科类图书,比如《罗大里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希利尔讲世界史》《易中天中华史:国家》等。

那么,孩子为什么要读人文百科类图书?

为什么要让人文百科类图书进入课程书目?

人文百科类图书择选的标准有哪些?

本文将一一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1

孩子为什么要读人文百科类图书?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深入,儿童不仅需要文学阅读去认识自身和人类的文化,也需要通过人文阅读来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包括历史、地理、哲学、社会等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又广泛的,科学阅读也会成为认识世界的“窗户”之一。从儿童自身的求知心理来看,他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还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吗......

面对这样的疑惑,父母和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也许很容易就被孩子问倒了。而科学阅读便能够极大地满足儿童探究客观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想象不再止步于眼前的世界,而是飞向更加遥远的天外。

从儿童的理性思维发展来看,科学类文本将大胆的假说和考究的证据,通过严谨、规范的语言一一呈现,阅读这类作品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亲近母语坚信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应从儿童的文学阅读开始,走向更广阔的人文阅读与科学阅读。

2

为什么要让人文百科图书进课程书目?

文学教育能够让孩子接触到世界的语言,学着使用文学的表达。其中,儿童文学必然是儿童阅读的主体,因其最合乎儿童生命成长的情感需要,最符合儿童的语言。儿童也需要阅读适合他们的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借由这些作品来建立对社会的认知,建立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和多元文化的接受。

不过,纯粹的文学阅读并不足以为儿童打开认知世界的窗。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如果教师只带着孩子们阅读文学,而没有引导孩子们对非虚构文本的学习,那么儿童对于世界的运转,万物的秘密等知识储备可能是极少的。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理性思维发展。对于中高年级儿童来说,阅读人文百科书籍,也满足了他们从学会阅读过渡至通过阅读学习的发展需要。

在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验和建设中,亲近母语也依旧秉持着这份理念,倡导以更广泛的阅读去充实儿童的生命。

因此,在“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年版)”中,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及以上的整本书课程书目里特别为人文百科类书籍留出了席位,并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科瓦奇讲古希腊》等优质作品的入选。

在课堂上引入人文百科的整本书教学,对多数教师而言既是不小的挑战,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机遇。

人文百科类图书的教学方式必然和文学不太一样。人文百科类图书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准备辅助的资料,设计学习支架等。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将庞大的概念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方面,再引导儿童逐步进行深入的思考。

事实上,人文百科的整本书教学相对更容易打通学科壁垒,也更容易有输出的成果。教师可以在书中寻找丰富的教学点,尝试联结历史、地理、绘画、音乐、电影等元素,再通过内容立体、趣味性强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能力。群书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也适用于同主题或同作者的人文百科书教学。

建议教师组织班级读书会,以人文百科类整本书为媒介,从书出发,有计划地通过对话、辩论、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儿童分享阅读收获,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亲近母语也倡导教师积极探索人文百科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多元组织形式。

然而,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家长应对儿童的人文百科自主阅读给予同样的重视。“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年版)”中的人文百科类自主阅读书目在择选时,充分考虑了儿童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精选出了符合题材丰富、语言不断进阶、知识的系统性逐步加强这三大标准的人文百科书籍。

3

人文百科类图书择选的标准有哪些?

1.题材丰富,符合各年龄段儿童扩大阅读视野的需求

低中高三个年段在择选书目时都应尽可能容纳丰富的题材,包括但不限于自然(动植物)、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历史、哲学启蒙、天文地理、人物传记、社会交往、心理与习惯、音乐艺术等。

在各年段中,参照贴近儿童生活的原则,从低到高可以基本遵循从日常熟悉的事物逐步过渡至陌生、抽象的概念或主题。

比如,对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选择人文历史题材的书籍时,中国历史故事或是通过文物了解历史会更符合他们的学情。

三年级自主阅读书目中入选了一套《那爷爷讲国宝的故事》,作者正是用丰富有趣的方式引导儿童发现国宝之美,讲述历史故事,从而加深儿童对文物的了解。

四年级整本书课程书目《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本讲给孩子听的历史读物,在符合史实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讲述春秋至三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从较为熟悉的、具有本土性的内容入手,能够避免儿童阅读上的一些空间隔阂,便于培养母语学习的兴趣。

在高年级阶段,学生有着开阔视野的要求和对外探索的热情。比如“他者”的题材就能够适应这一需求,像是五年级整本书课程书目中的《科瓦奇讲古罗马》和《希利尔讲世界历史》。

再比如在六年级人文百科类的自主阅读书目在择选时,选入了介绍中国古典名画的《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看懂名画(套装)》;揭开引力和时空奥秘的《给孩子讲相对论》;探究生命最本源问题的《生命的秘密:从草履虫到达尔文》;呈现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画给孩子的历史奇迹”系列(全9册)》;讲述劳工分工、货币、土地及财富分配等经济学概念的《国富论》(少儿彩绘版)。

这些作品覆盖了艺术、物理、生物、建筑、天文等类型,题材丰富,角度多元,旨在帮助中国儿童打开阅读视野。

2.语言不断进阶,帮助儿童逐步适应阅读难度

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要求趣味性强,插图或图画占据页面的绝大部分,辅以浅显、醒目的文字,部分自主阅读的书中则会附带难字拼音。

比如一年级自主阅读《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这本书既是一本自然科普书,也是值得珍藏的优美作品。栩栩如生的绘画让小读者在画面中认识到羽毛的多样性。

到了中年级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基本的阅读策略,逐步过渡至图文结合式的阅读中,这一时期挑选的书目依然要避免出现过多专业性的术语,学生可以借助书中的注释或者贴士这样的辅助工具来帮助理解其中较为抽象的概念。

比如三年级自主阅读《微生物的秘密战争》这一本书中介绍了与微生物有关的多个知识点,讲述了科学且真实、有趣的故事。虽然书中介绍了许多与细菌相关的专业知识,但童话色彩的加入让这一本科普书籍读来并不枯燥乏味。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适合他们阅读的人文百科作品在语言文字上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文字的阅读难度也会相应加深。因此,一些更为细腻流畅的笔记类语言或较为专业的观察式记录能够成为他们的写作指引。

比如五年级自主阅读书目《太空日记》由我国著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等人写作,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地球之外的生活实况,让孩子们得以近距离了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任务与科学挑战。

3.单一话题激发阅读兴趣,多元主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通常有很强的情境或场景感,信息分布稀疏,介绍的知识围绕单一话题进行聚合,并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

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在编排上会呈现较为明显的叙述脉络。这些书籍会呈现出两个及以上的主题聚合,同时文本中所提供的知识或信息的序列性也会加强。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文本的组织结构应当更加系统。随着书中信息的逐步密集,知识也会变得网络化,在文本组织上应当选择更加具有发散性的形式,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不断拓宽已有知识的外延。

比如六年级整本书课程书目中推荐了房龙的《地球的故事》,在同年级的人文百科类自主阅读书目中,同一作者的《人类的故事》也被选入,可以作为拓展延伸进行自主阅读。

小至一粒沙,广至一片海,隐形如一种病毒,明亮如璀璨夜空。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去思考动物、植物、人类、宇宙之间的关系,去发现未知的奥秘。阅读能够为儿童打开更多看见不同角度的窗,激发他们探索身边这个美好的世界。

希望重视儿童的人文和科学阅读,希望优质的人文百科类整本书可以走进更多的课堂,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遇到适合自己的人文百科类书籍。

延伸阅读

图画书可以进小学课堂吗?

整本书课程书目是怎么选出来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