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布《征求牡丹为我国国花意见的通知》,此消息一出很多人才意识到,我国原来还没有国花。牡丹固然国色天香,但是否能成为国花还是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这时一位93岁高龄的老院士的亲笔意见书走红网络,他在信中说:一花独放不足取,牡丹、梅花并为国花,是最理想的方案。”这位老院士叫王文采,在国花这个话题上,他有当仁不让的发言权。(王文采亲笔信)图片来源:腾讯网他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一生都致力于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的研究。他主持编纂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收录了我国高等植物多种,占全国植物总数的二分之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图鉴类著作,也是植物学科研和教学的不可缺少的参考书。在百余年的中国植物分类学发展史中,王文采的贡献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无心插柳:初窥植物学门径王文采年6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早逝,留下他跟母亲艰难度日。年,王文采考进北京第四中学,之后拜山水画家王心竟为师学习国画,这些经历为他日后从事植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王文采手绘植物图)王文采高中毕业时,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报考师范类院校,最终因为成绩优异,被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录取。(高中毕业照)选择生物学的原因可谓是无心插柳,据王文采回忆:“纯属一种随便选择,没有明确目的,糊里糊涂,当时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进入大学之后,王文采喜欢大学校园安静的环境,希望毕业以后能够继续留校任职,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惯例是:每届毕业生中只有前两名才可以留下。王文采遂决心努力用功,以便获得留校机会。年,著名植物学家林镕受北京师范大学邀请讲授植物分类学课程。林镕的分类学课十分讲究理论实践相结合,每讲一科植物,都会展示该科植物标本,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的精美纵切面,这样的渊博学识与精巧匠心使王文采倍感钦佩。在课余,林镕还带领学生到玉泉山、香山实地采集植物标本。在他的影响下,王文采对植物分类学逐渐产生了兴趣。其后,王文采也开始自行出游,采集标本,并渐渐下定决心:要把植物分类学作为终生从事的研究学科。年6月,王文采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他得以如愿留校任教。年11月,经师兄王富全引荐,王文采得以结识了正准备编写《中国植物图鉴》的胡先骕。胡先骕是我国近现代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生物系,堪称中国植物学界的领袖。他对王文采在植物学上的才能很是欣赏,即请其编纂《中国植物图鉴》。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胡先骕便把王文采介绍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由此王文采开始了其执著一生的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事业。野外考察: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热带—温带—寒带连续广阔地带的国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代以来对中国植物的分类研究一直被西方学者所占领,据不完全统计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约16个国家,共约人来过中国调查植物资源,采集带走了许多珍贵的植物标本,发表了大量新类群的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调查我国植物资源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植物分类学研究体系迫在眉睫,而采集植物标本就是调查的第一步。植物调查不同于别的科学研究,要厘清幅员辽阔的中国植物谱系,常常需要“踏破铁鞋”进行长时间的野外考察。年,刚进入植物研究所的王文采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河北植物志》采集早春开花的植物标本,他用了一年的时间走遍了河北省的各大山脉,采集到了不少标本。年,中科院结合农、林、卫生等各个产业部门对植物学方面的需要,由植物所于第二年分别派出黄河队、广西队、湖南队等综考考察队分赴各地考察。王文采就被安排在广西队。(王文采在高山草甸采集植物标本)年,中苏云南联合考察团成立,王文采被派往云南进行综合考察。年,王文采二赴云南进行普查,先后辗转丽江、中甸边境、维西、鹤庆等地。在勐腊考察时,王文采不幸染上了恶性疟疾,连续高烧不退,四肢已不见血色。危急时刻,昆明植物所的四名青年同志无偿为他输血毫升,才把王文采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并没有阻拦王文采野外考察的热情,如今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的他提到当年种种,仍有几分意犹未尽:“我还没去过新疆天山、内蒙古,想去看看那里的植物区系,但现在身体不允许了,实在遗憾。”在长期的野外调查中,王文采对被子植物的一些重要的大类群,如毛茛科、苦苣苔科、紫草科等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共发现20个新属,个新种,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为建立自然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提供了重要证据。另外,在深入研究许多植物现代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王文采提出了我国植物区系中的16个间断分布式样,根据对我国96个科植物分布区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分布式样和3条迁移路线,并提出了“我国云贵高原一带可能是被子植物的发展早期在此形成了发展中心”的论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植物区系的认识。笺草释木:摸清祖国的植物家底年,中科院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全国从事分类学研究的学者投入到该书的编纂研究。王文采最初承担了毛茛科的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银莲花属等的编写任务,其后王文采还承担了紫草科、苦苣苔科、荨麻科的编写任务,《中国植物志》经45年始才完成。年初,为进一步解决全国植物鉴定问题,王文采带领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接下来的六册在—年间陆续出版,全书共万字,记载了我国具有经济及药用价值的余种植物,是我国高等植物鉴定领域最重要也最富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年,王文采作为该书的第一主持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证书)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中草药资源普查,王文采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精力主要投入在了药用植物的鉴定方面,担任了《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和《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的主要审定人,对超过10种药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审定,对我国中医药资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王文采退休后工作照)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王文采的学术之路并没有止步,他一直强调视野要开阔到世界范围:“为什么欧洲有那么多志书,不就是因为他们一次又一次修订,一次比一次进步。而我们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退休后,他并没有远离科研阵线,多次访问日本,欧洲,美国等地的研究所与博物馆,考察植物的演变和迁移情况。草木有本心:请辞院士称号年,王文采当选中科院院士,对于许多人来说,当选院士是梦寐以求的荣誉,但王文采对于这件事却从未留意。当时,王文采已经退休,当选院士之后便不得不又回到在职状态,而工作内容又尽是些投票选举活动,这对习惯了跟花草树木打交道的王文才来说是一种精神负担,他甚至跑到植物所领导办公室请求撤掉自己院士的帽子,但是院士是终身制,他这一请求最终也没能实现。6年之后,年过80的王文采成为中科院资深院士,终于又回到轻松自在的状态,他尽管早已没有了科研任务,可仍割舍不下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专业。最近几年,王文采还完成了《中国楼梯草属植物》《中国唐松草属植物》两部专著。《中国唐松草属植物》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从事着植物鉴定工作,“除了一周去趟标本馆,其余时间都在家研究,希望多少做点工作……”参考文献:1.《笺草释木六十年:王文采传》,胡宗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2月2.《王文采先生的植物考察经历》,胡宗刚,《中国科技史杂志》,7年第三期3.本文图片来自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腾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05.html